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必须营养食品,农产品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药是农业种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使用农药却又无公害呢?
经过多年的实地测验,灭幼脲类农药在美国白蛾、金纹细蛾、棉铃虫、桃小食心虫、菜青虫、稻纵卷叶蝉等灾害虫方面,收到了十分理想效果。由于它药效好、无残毒、持效期长,对水生生物、蜜蜂、家蚕有毒,对害虫天敌不杀伤,无特殊气味,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可广泛应用于农、林、果、菜、茶等多种作物,是生产绿色食品和园林用药的不错选择,是国际推广应用的无公害农药。
合理使用
灭幼脲农药
1、幼期,抓住一个“幼”字。在昆虫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好,虫龄越大,食药致死量越少,防效越差。因此,金蚊细蛾的用药期是越冬成虫和一代成虫盛发期至一二代幼虫孵化期,等到潜叶蝇、卷叶虫、食心虫等进入叶片、钻入果内或形成包被后再喷药,效果就差了,等到世代交叉时更难,要“药等虫吃”,不要“见虫用药”。
2、喷药,突出一个“匀”字。灭幼脲类
杀虫剂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表皮的几丁质合成,使害虫幼虫吃药后,不能形成新表皮,脱不下皮而死亡。其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发生作用,但无内吸作用。因此,必须让虫子吃了才有效。金蚊细蛾的卵产在叶背面,初龄幼虫从叶背面咬小口潜入叶内危害。若喷药不能喷到叶背面,防效就很差。所以喷药必须强调一个“匀”字。
3、浓度,强调一个“准”字。灭幼脲是一种杀虫悬浮剂,在绝大多数有机溶剂里溶解度极低,很难加工成乳油或超低量油剂。目前,市场上的灭幼脲多是悬浮剂,使用时应先摇匀瓶内药,先用少量水稀释后,再加水至需要浓度,搅匀后喷用。喷药浓度过高及雾滴过大,对害虫会有驱避作用,对25%灭幼脲悬浮剂来说,一般喷1500倍液较好。
4、复配剂,谨防一个“骗”字。由于灭幼脲是胃毒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差,无内吸作用,施药后3-5天内,药效才逐渐增大明显,7天是见效高峰。有些果农误认为药效不好,其实观察可发现害虫取食减少、行动迟缓、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龄期延长、出现超龄幼虫等现象。有些农药厂家把灭幼脲和杀虫剂混配,失去了应用灭幼脲类药剂的意义,这类复合剂的欺骗性较大,应引起关注,以免上当。
5、混用,禁忌一个“碱”字。灭幼脲类药剂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药剂随混随用,药效不降低。灭幼脲类药剂在与其他药剂混用时,有的药剂会使灭幼脲对害虫产生交互抗性,有的药剂能使它产生负抗性,植物性增效剂有使它增效、抑制抗性的作用。灭幼脲药剂中加入300倍尿素液,会使雾滴变细小,使药剂挥发率降低 25%-33%。
6、灭幼脲毒性。灭幼脲3号,已定名为灭幼脲悬浮剂,它的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40000毫克/公斤、
除虫脲为3640毫克/公斤、卡死克(氟虫脲)为3000毫克/公斤、抑太保为1763-3013毫克/公斤,除虫脲、卡死克、抑太保的毒性分别比灭幼脲高7.62倍、12.33倍、12.28- 21.69倍。美国氰氨公司要求,果品、蔬菜采收前70天不得使用卡死克,所以从目前常用的低毒脲类药剂来看,以灭幼脲悬浮剂毒性,并且灭幼脲在环境中能降解,在人体内不积累,对鸟类几乎无害,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耐雨水冲刷,所以从人和环境、生产绿色食品要求出发,灭幼脲的确是国际推广应用的无公害农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