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进行农作物杀虫时也是需要我们注意很多问题的,大家知道吗?下面为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使用农药治理农作物害虫,要达到好的杀虫效果,必须在选准对口药剂、适期用药的同时,依据影响药效的三个因素,注意解决好适时施药、送药到位这两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影响药效的三个因素
1.气候。施药后即遇雨或者下雨时施药农药便会被雨水冲刷淋失;晴天的早晨,因作物叶子上有露水,会稀释冲淡药液浓度,降低治理效果;晴天中午(尤其是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施药时会造成蒸发损失和强光照射分解失效。此外,干热风也会加快药液的挥发。
2.害虫的活动规律。害虫活动明显地受日夜交替的支配在行为上表现为日出性和夜出性两种特性。日出性害虫如菜粉蝶、棉大卷叶螟、造桥虫、稻蝗等都喜欢在光照充足的白天活动;三化螟卵块在白天上午孵化盛;稻纵卷叶螟只要有日光,其卵块整天孵化。但绝大多数害虫喜欢在夜间活动,而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例如稻苞虫白天常躲在苞叶里,傍晚出来取食;稻象甲、金龟子白天见不到影子,晚上才出来危害;地老虎白天躲藏在土缝里或植株根旁,晚上出来咬食作物幼苗;还有豆荚螟、斜纹夜蛾等都表现为昼伏夜出性。
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要根据害虫的危害部位,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采取不同的施药的方法,送药到位。
如对危害根部的害虫,将药剂灌施于根部或施于播种沟内;对在叶背面取食的害虫将药液喷在叶片的反面;治理红铃虫、棉铃虫把药打到花蕾、青铃上及群尖上;治理螟虫造成枯心苗撒毒土;治理白穗喷雾或泼浇;治理稻飞虱、稻叶蝉将药液喷施到稻株基部;治理斜纹夜蛾将药液喷到花蕾及幼荚上。此外,对棉蚜、红蜘蛛、稻飞虱、稻叶蝉等隐蔽性害虫,根据其刺吸式口器取食方式,可选用内吸性强的
杀虫剂吸收后传到植株的其他部位,达到送药到位的目的。
要根据气候特点和害虫的昼夜活动规律选择在有利的时间施药。施用农药时间以上午9时--10时和下午4时以后为宜。因为上午9时以后,作物叶片上露水已干又正是日出性害虫活动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施药,既不会因为露水冲淡药液影响治理效果,又可使害虫与农药直接接触,增加害虫中毒机会。
其实病虫害的不同它使用的药品和药量也是不同的,所以大家通过对上面的一些方法的介绍可以为我们在以后的使用
烟剂农药这类产品的过程中带来更大的便利。